近日,国务院《关于深入实施 “人工智能 +” 行动的意见》(国发〔2025〕11 号)正式落地,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从 “技术探索” 阶段迈入 “全面赋能” 新阶段。为帮助企业精准把握政策机遇,顺利申报相关项目,一份涵盖 6 大领域申报要点、7 大基础支撑要求、5 步申报流程,附带补贴政策与实战案例的全攻略同步推出,为企业抢占智能经济红利提供清晰指引。
政策全景:三大核心机遇凸显 千亿资金倾斜 “AI+” 项目
《意见》明确了 2027 - 2035 年分阶段目标,构建起 “战略目标 + 重点领域 + 基础支撑” 的完整体系,为企业申报指明方向。在时间窗口上,政策以 “阶梯式目标” 划定发展节奏,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申报重点,企业需精准把握,避免错失政策倾斜机遇。
资金支持方面,2026 年 “人工智能 +” 专项资金规模预计超 800 亿元,且呈现 “三倾斜” 特点。其中,技术攻关领域,科学大模型、AI 芯片等 “卡脖子” 项目补贴比例最高达总投资的 60%;示范应用领域,医疗、制造等民生与产业领域的 AI 落地项目,单个项目补贴上限达 5000 万元;区域协同领域,“东数西算” 枢纽节点内的 AI 算力项目,可额外享受 10% 补贴上浮,如西部项目补贴比例能从 50% 提升至 60%。
展开剩余72%基础支撑上,政策从模型、数据、算力等 7 个维度提出硬性要求,未达标的项目将无法通过初审,这成为企业申报的重要 “门槛”。
申报要点:6 大领域明确量化指标 案例拆解成功关键
政策聚焦科技、产业、消费、民生、治理、全球合作 6 大重点领域,每个领域均有清晰申报方向与量化标准,精准对标是申报成功的关键。
在 “人工智能 + 科技” 领域,重点支持科学大模型、科研平台智能化等项目,核心考核 “技术创新性” 与 “科研价值”。某药企申报的 “AI 药物研发大模型项目”,模型参数达 1500 亿,药物分子对接成功率 88%,最终获得中西部 60% 补贴(总投资 1 亿元,获批 6000 万元),项目投产后将新药研发周期从 5 年缩短至 2 年,成为该领域的成功典范。
“人工智能 + 产业” 领域覆盖制造、农业、服务业等实体经济领域,核心考核 “降本增效数据”,申报需用 “数字说话”。某油田申报 “智能巡检机器人项目” 时,提交 “改造前人工巡检准确率 85%、改造后机器人准确率 100%” 的实测数据,评审直接加分 15 分。
“人工智能 + 消费” 主打 “场景创新”,支持智能终端、智能家居等新产品与场景,核心考核 “市场接受度”,申报需绑定 “消费数据”;“人工智能 + 民生” 突出 “公益价值”,聚焦医疗、教育、养老等领域,核心考核 “服务覆盖面” 与 “民生改善效果”,申报需提供 “受益群体证明”;“人工智能 + 治理” 强调 “效率提升”,推动市政、城乡治理数字化,核心考核 “行政效能优化”,申报主体以政府部门或国企为主;“人工智能 + 全球合作” 聚焦 “开放融合”,鼓励参与国际算力、数据合作,核心考核 “国际协同价值”,申报需具备 “跨国合作基础”。
核心条件与流程:4 大硬性门槛 + 5 步实操 避开申报 “雷区”
2025 年试点申报数据显示,超 60% 项目因 “条件不符” 被驳回。2026 年申报需严格满足 4 大要求,包括主体资质、技术要求、前期手续及核心申报材料。主体资质上,3 类主体可申报且各有侧重;技术要求方面,AI 技术需处于 “国内先进及以上” 水平,且数据处理符合《数据安全法》,需提供相应评估报告与合规证明;前期手续上,5 项手续缺一不可;核心申报材料涵盖政策依据、主体资质、技术支撑等 10 项必备内容。
申报流程分为 5 步,从政策对接与项目谋划(申报前 3 个月)、前期手续办理与材料编制(申报前 1 - 2 个月),到地方初审与推荐(申报截止前 15 天)、省级评审与上报(申报截止后 1 个月),最后到国家终审与资金下达(省级上报后 2 个月),每一步都有明确核心动作、技巧与 “避坑” 要点。例如,在政策对接阶段,优先选择地方 “十四五” AI 规划内的方向可获 “区域契合度” 加分;数据合规审查是民生类项目的 “生死线”,某医疗 AI 项目曾因未办理数据授权,申报材料被直接退回。国家终审通过后,资金分 2 批拨付,项目获批后需每月报送进度,资金需专款专用。
实战案例与未来趋势:成功经验可借鉴 2026 年申报有新要求
此次发布的攻略还包含 3 大实战案例,为企业提供参考。中西部 “AI 农业大数据平台” 项目总投资 8000 万元,因纳入地方 “十四五” 农业数字化规划、提供实测数据且手续齐全,获批中西部 50% 补贴(4000 万元);东部 “智能制造 AI 巡检项目” 凭借技术先进、效益清晰、合作扎实,获东部 40% 补贴(4800 万元);市政 “AI 政务助手” 项目因场景刚需、数据合规、配套到位,获批中西部 55% 补贴(2750 万元)。
对于 2026 年申报趋势,攻略指出三大核心方向:技术门槛更高,企业需提前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;全链条要求更严,申报时需提供回收体系建设方案;碳足迹成为刚需,所有项目需提交《碳足迹核算报告》,减排量≥1 万吨 CO₂的项目可获额外补贴。同时,攻略给出 4 步行动建议,包括 2025 年 10 月底前完成项目自评、11 月对接政策、12 月编制材料、2026 年 1 - 2 月办结手续。
当前,距离 2026 年申报窗口期仅剩 6 个月,企业需尽快启动技术储备与手续办理,把握政策红利,推动自身智能化转型。
发布于:上海市新宝优配-股市杠杆网站-免费配资开户-专业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